小生楼 > 绘画 > 古代画竹十大名家名画 隽永悠长的历代国画作品

古代画竹十大名家名画 隽永悠长的历代国画作品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对于竹子的喜爱,已到炙手可热的程度。这些外表光洁笔直、挺拔有节、四季青翠的竹子。古人常以竹子来比喻刚正不阿、高风亮节的美好品质。从古至今,人们对于竹子总有一种特殊的偏爱,古时候达官显贵居住的庭院或居所附近,那必然会有竹林的身影,赏心悦目的竹林也让艺术家们创造不少名家画作。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古代画竹十大名家名画 隽永悠长的历代国画作品”的相关内容。

顾安 竹石图

  一、古代画竹十大名家名画

  TOP 1、北宋 文同 墨竹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31.6厘米 横105.4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石室先生,又号笑笑先生,四川梓潼人。曾官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又受命守湖州,故人称“文湖州”。传派即为湖州竹派,影响深远。传世作品有《墨竹图》。此图用水墨画倒垂竹枝,以独创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之法写竹叶,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TOP 2、五代后蜀 黄筌 雪竹文禽图 绢本 设色 纵23.6厘米 横45.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筌,生年不详,卒于公元965年,五代后蜀画叔,成都(今属四川)人。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兼御史大夫;入宋任太子左赞善大夫。集各家之善赡,遂成一家法。作品多描绘宫廷中的异卉珍禽,丰满,画花浓丽工致,勾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币成,谓之“写生”。后人把他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代、宋初花鸟画的两大流派。

  TOP 3、南宋 梁楷 六祖斫竹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73厘米 横31.8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描绘六祖慧能斫竹的故事。慧能,俗姓卢,世居范阳,曾为樵夫。为禅宗南宗的开创者。图中的六祖在古树衬托下,一手拿刀,一手持竹竿,正砍伐枯竹。画面以寥寥几笔,就勾画出六祖的生动神态,充分表现了慧能有着丰富生活阅历的这一身世特征。用笔刚劲老辣而又简括,气势非凡,是作者的“简笔”佳作。

  TOP 4、元 顾安 风雨竹图 卷 纸本墨笔 纵25.1厘米 横183.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为画家暮年墨竹名作。以浓淡墨笔画大叶竹两竿,枝干斜覆,竹叶下垂,表现了风雨中竹子的枝叶挂满雨水、纵横披离、摇曳多姿的自然形态。用笔潇洒苍润,墨气浓重,严谨自然,劲挺有骨,悉尽笔墨之能事,清润之气扑人眉睫。

  TOP 5、北宋 赵昌 竹虫图 立轴 绢本 设色 纵99.4厘米 横54.2厘米 (日)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此图画幽篁疏影,双钩填彩,以色之而飞,又绘天牛、螽蜥,无不刻画入微,瓜赞,相阿弥题签,天室和尚题跋。浓淡来显叶之向背、竿之盘曲。枝叶饱满, 叶果实又仿效徐崇嗣的“没骨”画法。设姿态多样。另有花卉野瓜、蝴蝶蜻蜓萦绕 色浓丽而又不隐墨骨。

文同墨竹画,大大超过了前人,所谓“黄钟一震,瓦釜失声”。苏轼形容文同画竹,“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似乎文同画竹属写意一派。然而,细察文同流传下来的墨竹画,他的画风还是比较写实的。文同所画的竿、枝、叶、节,都很像真的竹子。文同尤其善于画竹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文同的一些墨竹画,所画竹叶,正面用浓墨,反面用淡墨,正反浓淡错落有致。不仅如此,文同还把叶梢风翻转折都一丝不苟地画出来,画竹节是勾描渲染而成,由于文同画竹,把中国书法的抽象美和布局美引入墨竹画中,使墨竹画脱离了工笔设色花鸟画而自成一派,故其墨竹画写实而不繁琐,形神兼备,大受欢迎。同时代的苏轼等人都学习他的画法,其后的追随者就更多了,中国画坛由此形了“湖州竹派”,文同也就成了一代宗师。

  TOP 6、元 顾安 拳石新篁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76厘米 横40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写新篁数竿,瘦削挺拔,立于石旁,竹叶参差错落,以浓淡显出不同层次,线条锋锐有力,笔墨细腻,生意盎然。

  TOP 7、元 顾安 竹石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70.7厘米 横99.7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几竿修竹挺立,地面新篁丛生,磐石苍翠点点。以淡墨写出竹竿,以浓墨撇写出竹叶。布局疏密有致、毫不紊乱,结构紧密严谨。几棵竹笋,顿挫扭旋,生机勃勃。浓淡相宜,层次井然,有李衍的风范。此图也是顾安作品中少见的晴竹,笔法细腻,清雅趣浓。

  TOP 8、元 顾安 幽篁秀石图 立轴 绢本 墨笔 纵184厘米 横102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顾安(1289—约1365)元代画家。字定之,号迂讷居士,平江(今江苏苏州)人,家昆山(今属江苏),祖籍淮东。父松江府判官,以荫授兰溪(今属浙江)、龙岩(今属福建)等地巡检。后任泉州同安县尉。擅画墨竹,常作风竹新篁,行笔谨严,遒劲挺秀,用墨润泽焕烂,画湖石带勾带染,得皱透之姿,在李衍、柯九思外,自有一股萧疏清逸之气,成为一格。亦王行、楷书。传世作品有《幽篁秀石图》《竹石图》《墨竹图》等。图中湖石危立,玲珑剔透;石后丛篁林立,竹竿瘦劲,竹叶上仰,绰约多姿;更有稚笋数双,穿插丛竹间,一派春意盎然之景色。湖石带勾带染,造型隽美,富有立体感和装饰味。笔法道劲,浓淡相宜,为顾氏墨竹画之代表作。自识“东淮顾安定之”。

  TOP 9、元 柯九思 横竿晴翠图 立轴 纸本水墨 纵51.7厘米 横32.5厘米 (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图竹枝一竿,取势自上倾下,又旋而翻上,用笔苍劲,除主干用墨稍淡外,枝叶皆以浓墨为之,表现出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实是作者寄情笔墨的用心之作。其艺术表现手法乃效拟宋人文同,而较之老辣,富有书法笔意。

  TOP 10、元 柯九思 清閟阁墨竹图 立轴 纸本 墨笔 纵132.8厘米 横58.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博学能文,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精鉴赏古物书画,墨竹师文同。亦擅画墨花、山水。传世画迹有《清閟阁墨竹图》《晚香高节》《双竹图》等。此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稚竹小草。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墨色浓润,浓淡相间,沉着劲挺。画风从文同中变出,石用披麻长皴,圆劲浑厚,具有空间及体积感。画面清雅秀美,神足韵高,自有一股劲挺拔俗的清刚之气,在元代的画竹大家中自成一派。

  二、隽永悠长的历代国画作品

  历代国画高清合集(含近现代)

古时候,文人墨客喜爱竹子,除了对刚正不阿、高风亮节的美好品质的歌颂。还因竹子也是正妻纯朴的代表、竹子也代表正妻虚怀若谷的高尚品德。竹子一节一环的生长状态,更被后人象征为“节节高升”的寓意。竹,同“祝”同音,更有祝福的象征意义。

以上就是关于“古代画竹十大名家名画 隽永悠长的历代国画作品”的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画画相关资讯,请关注水彩迷官网。

相关内容

中国画怎么画 国画的画法教程

国画它是中国绘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和西方绘画分庭抗礼最重要砝码中国国画自古以来就是由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别体系组合而成...

绘画 12-18 19:36:27